在冶煉鐵和金屬的過程中,經常會用到“坩堝”,但沒想到的是,臥室里的地瓜也可以變成坩堝!
有趣的甘薯坩堝
步驟很簡單,把它切開,然后在中間挖個洞就可以了。 接下來,用它煉丹:先在上面撒上明礬; 然后把收集到的小鐵錠放在上面; 拿出來用低溫火焰槍直接對著芋頭的小窩加熱。 仔細一看,上面已經被燒成了焦炭,但這絲毫不影響金屬的熔化。
片刻后,關火,看到金子閃著白光,迅速倒入冷水中,用手揉搓,就得到了一塊精美的金子。
原來,火焰槍的噴射在紅薯表面產生了一層致密的碳保護層。 就像一種“隔熱材料”,可以承受上千度的低溫吹拂(溫度受碳層結構影響),所以紅薯確實可以一用再用。
那么,普通的坩堝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呢? 它們是如何制成的? 為什么加熱時不融化?
我國發現的最早的坩堝遺跡是夏代的。 以粘土為主要材料,有灰陶、紅陶、草泥爐等。 它們的廣泛使用提高了銅的提取效率。 也促進了青銅器行業的發展。
如何在坩堝中熔煉?
不僅是銅,古人也用坩堝煉鋼。 下面是一位網友的還原過程。
首先,將耐火土、耐火粘土、氧化鋁和石墨倒入桶中。
加入一些水后,瘋狂攪拌一會。 之后,取出研磨工具,將準備好的土一點一點塞進去。
取出,蓋上蓋子,放入機器中用力按壓幾下。
取下研磨工具,得到一個圓柱形坩堝。
一個月后完全風干,然后將軸承鋼放入其中,再加入一些鐵粉、石墨和玻璃,將坩堝放入爐中。
第二天拿出來,坩堝被猛烈砸碎,中間明顯有一個圓圓的固體。 經過拋光和擦洗,我們可以看到精致的鋼鐵表面。
不同種類的坩堝
現在,根據加熱材料的不同,使用各種坩堝,如石英坩堝、陶瓷坩堝、石墨坩堝、剛玉坩堝、碳化硅坩堝等。 它們的耐熱性非常強。 以石墨坩堝為例,它能承受1200~1600攝氏度的低溫,而很多金屬的熔點不超過1000攝氏度,因此坩堝在加熱過程中不會熔化。